詳情介紹
皮革制品的耐用性與美觀度,核心在于其表面色彩的穩定性。當皮革與衣物、座椅、箱包等頻繁接觸時,摩擦導致的掉色問題不僅影響產品壽命,更直接關系到用戶體驗。皮革摩擦色牢度測試儀作為皮革行業質量控制的核心設備,通過模擬真實摩擦場景,為評估皮革色牢度提供科學依據。
一、皮革摩擦色牢度測試儀核心原理:模擬真實磨損場景
該儀器基于摩擦力學原理設計,通過標準化摩擦頭對皮革表面施加可控壓力與往復運動,模擬日常使用中的摩擦過程。摩擦頭通常采用羊毛氈或專用織物包裹,其材質與接觸面積嚴格遵循國際標準,確保測試結果的可比性。例如,部分機型采用15mm×15mm的方形摩擦面,通過精確控制摩擦行程與速度,使測試條件與實際磨損高度一致。
測試過程中,儀器可設置干摩擦與濕摩擦兩種模式:干摩擦直接評估皮革表面染料的附著力;濕摩擦則通過濕潤摩擦頭,模擬汗液或雨水滲透后的掉色風險。這種雙重測試體系,全面覆蓋皮革在不同環境下的色牢度表現。
二、儀器結構:模塊化設計保障測試精度
驅動系統:采用電機驅動摩擦頭往復運動,通過偏心輪或伺服電機實現行程與速度的精準控制。部分機型配備變頻調速功能,可模擬從輕柔擦拭到劇烈磨損的多種場景。
壓力調節裝置:通過附加砝碼或氣壓系統,精確控制摩擦頭對皮革的壓力。標準測試通常要求500g至1000g的加載重量,確保壓力值符合ISO、QB/T等國際標準。
試樣固定平臺:配備可調節夾具與延伸螺旋旋鈕,既能固定平整皮革,也可模擬皮革拉伸狀態下的摩擦性能。例如,某些機型支持試樣長度方向最大延伸25%,用于評估皮革在受力狀態下的色牢度。
計數與控制系統:集成數字計數器與觸摸屏操作界面,可預設摩擦次數(1-999999次),并實時顯示測試進度。部分機型支持斷電記憶功能,避免意外中斷導致數據丟失。
環境模擬模塊:濕摩擦測試需配備蒸餾水加熱裝置,將摩擦頭浸泡后冷卻至室溫使用,確保水分含量與人體汗液接近。部分機型還支持溫度調節,模擬高溫環境下的摩擦掉色情況。
三、測試流程:標準化操作確保結果可靠
試樣制備:從皮革樣品中裁取規定尺寸(如100mm×100mm)的試片,確保無折痕、瑕疵。濕摩擦測試需將試片在恒溫恒濕環境中調濕24小時,消除環境因素干擾。
儀器校準:檢查摩擦頭表面平整度,更換磨損的羊毛氈;清潔試樣平臺,確保無殘留染料或雜質;校準計數器與壓力傳感器,確保參數準確。
參數設置:根據測試標準選擇摩擦模式(干/濕)、壓力值、摩擦速度(通常為30-60次/分鐘)與次數(常見為50-100次)。例如,ISO 11640標準要求干摩擦50次,濕摩擦10次。
測試執行:啟動儀器后,摩擦頭按設定參數往復運動,計數器自動記錄次數。測試過程中需觀察皮革表面是否出現起毛、裂紋等異常現象。
結果評估:測試完成后,將摩擦后的羊毛氈與標準灰色樣卡對比,評定沾色等級(1-5級,5級最佳);同時觀察皮革表面掉色情況,確定顏色變化等級。若兩次重復測試結果存在差異,取較低等級作為最終結果。
四、應用場景:貫穿皮革全產業鏈
質量控制:制革企業通過定期測試,優化鞣制、染色工藝,減少批次間色牢度差異。例如,某企業通過調整染料濃度與固色時間,將濕摩擦色牢度從3級提升至4級。
產品研發:新材料(如水性聚氨酯涂層)的色牢度測試,為創新產品提供數據支持。某科研機構通過測試發現,納米二氧化硅改性涂層可使摩擦色牢度提高1.5級。
標準認證:出口皮革需通過ISO 105、AATCC 8等國際標準測試,儀器數據是獲取SGS、Intertek等機構認證的關鍵依據。
失效分析:針對客戶投訴的掉色問題,通過復現測試條件,定位工藝缺陷或原材料問題。例如,某品牌皮鞋掉色案例中,測試發現染料未充分固色導致濕摩擦色牢度不達標。
五、技術演進:從機械式到智能化的跨越
早期測試儀依賴手搖驅動與機械計數,存在精度低、效率差等問題。現代儀器融合伺服電機、PLC控制與觸摸屏技術,實現參數數字化設置與測試自動化。部分機型還配備圖像分析系統,通過攝像頭實時捕捉皮革表面變化,結合AI算法自動評定色牢度等級,將人工評估誤差從±0.5級降低至±0.2級。
皮革摩擦色牢度測試儀不僅是質量控制的“守門員”,更是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“催化劑”。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耐用性要求的提升,該儀器將在材料創新、工藝優化與標準升級中發揮更大價值,助力皮革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。
留言詢價


您的位置:
在線交流